可乐职场 首页 职场 自我修炼 查看内容

警惕“特权病”:别让权力优越感伤害身边人

2025-9-18 13:4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 评论: 0|原作者: 培训师王屹

摘要: 警惕“特权病”:别让权力优越感伤害身边人在不少场景中,部分手握一定权力或处于优势地位的人,正将“特权思维”施加于身边的服务者与弱势方:对物业服务人员,要求区别对待自己与其他业主,如优先处理自家需求却无 ...
警惕“特权病”:别让权力优越感伤害身边人
 
在不少场景中,部分手握一定权力或处于优势地位的人,正将“特权思维”施加于身边的服务者与弱势方:对物业服务人员,要求区别对待自己与其他业主,如优先处理自家需求却无视公共规则;对零工人员(如外卖员、保洁员),动辄苛责、漠视其合理诉求,甚至因个人情绪随意投诉;对刚入职的下属,滥用职权安排私人事务,要求无条件顺从,却忽视其成长需求;对商场导购、餐厅服务员等,一边享受服务一边摆架子,自己破坏秩序(如随意插队、拖延时间),却对服务质量百般挑剔,稍有不满便恶语相向。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特权病”的具体表现。
 
“特权病”的病灶,根源在三点。其一,权力认知错位,将岗位赋予的公共权力或身份优势,异化为个人私权,误把“岗位权威”当作“高人一等的资本”,混淆了“管理者/消费者”与“服务者/下属”的平等关系,认为“有权/有地位”就该享有特殊待遇;其二,规则意识淡薄,长期处于优势地位,习惯凌驾于公共规则与他人权益之上,把“特殊照顾”“打破规则”视为理所当然,忽视对他人的基本尊重;其三,监督与约束缺位,这类“微特权”多发生在私人化、日常化场景,缺乏明确的制度约束,旁人因“事不关己”或“层级差距”不愿干涉,最终纵容了特权行为的滋生。
 
“特权病”看似是个人态度问题,实则危害深远。对个人而言,会逐渐丧失对他人的同理心与基本尊重,陷入“权力优越感”的误区,最终因脱离群众、失去信任而寸步难行;对职场与社会关系而言,会撕裂平等氛围——下属因被压榨而失去工作热情,服务者因被轻视而心生抵触,进而破坏团队协作与社会信任;对公共形象而言,若这类行为发生在机关、国企等公共服务领域,会直接消解群众对组织的信任,让“权力为民”“平等公正”的理念沦为空谈,甚至引发社会对权力滥用的反感,冲击公平正义的基石。
 
根治“特权病”,需从思想、制度、行动三方面发力。首先,重塑权力观与价值观,通过教育与自我反思,认清“权力是责任,优势是担当”,而非炫耀或压迫他人的工具,学会尊重每一份职业、每一个个体,摒弃“高人一等”的错误认知;其次,完善约束与监督机制,无论是企业还是机关单位,都应明确行为底线(如禁止滥用职权对待下属、禁止苛待服务人员),对“微特权”行为建立投诉、评议机制,让违规者付出代价;最后,从“关键少数”做起,领导干部、企业管理者需带头践行平等尊重,不搞特殊化,以自身行动带动身边人,让“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成为职场与社会的主流风气。
 
特权思维的本质,是对平等与规则的漠视。唯有每个人都放下权力优越感,尊重身边的服务者、下属与弱势方,才能构建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让职场更温暖、社会更公正。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关注我们:立烺与你快乐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全国服务热线:

0931-8432144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临夏路金色都汇C座

邮编:730000 Email:lilangedu@163.com

Powered by 天翊科技 X3.4© 2017-2018 天翊传媒 版权所有 

甘肃立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3975号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可乐职场 |

兰州文化信息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 兰州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单位 | 兰州市网络教育服务业企业联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