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是企业最重要的反馈形式,没有之一。最简单的激励分类形式将激励分为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两大类,其中物质激励又包括金钱激励和实物激励两种,非物质激励则包括晋升等十种(激励形式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故作简略处理)。团队内部的大多数激励需求都是通过激励组合的方式来满足的。长时间在团队内部就激励形式做出决策的人一般都具有某种激励偏好。 所谓激励偏好是指在团队管理过程中,团队管理的决策者在激励措施选择时的有意识或无意识倾向。明显的激励偏好是不利于激励作用的最大化的,因为这种决策大多源自于个人习惯或认知,而不是根据被激励对象的特征和团队的需求做出的。激励偏好最大的破坏性体现在长期使用特定形式的激励会使员工产生认知疲惫感,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激励效果大打折扣。 经常选择物质激励方式是无法满足物质生活相对比较富足,精神需求相对比较丰富的员工的。这是因为物质激励具有以下缺陷:1、 物质激励的效用周期相对较短;2、长期的物质激励不利于培养高层次的员工 ;3、实物价值很难让员工具有自豪感;4、物质激励是成本最高的激励形式 ;5、物质激励的例行化极易刺激员工的物欲。所以使用物质激励方式应当谨慎。 经常选择非物质激励方式无法满足物质需求比较丰富的员工,更不利于建立比较有效的吸引力,吸引同业者加入该团队,这是因为非物质激励具有以下不足:1、非物质激励实施的技术含量较高 ;2、非物质激励具有非常明显的环境限制;3、非物质激励容易使员工产生名至实不归的感觉;4、非物质激励无法产生可辨识的优越感。 激励偏好不利于组织发展,错在于偏好而不是激励。 物质性激励主要适用于阶段性激励和成果性激励,而非物质性激励则适用于进步性激励和示范性激励。在大多数情况下物质性激励和非物质性激励是配套使用的。物质性激励与非物质性激励间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同,但激励工作本身是无法套用某种固定模式的。物质性激励必须要做到实至名归,象征性物质激励和不遵守公平透明原则的物质激励都会对组织氛围构成较大破坏。相对于物质性激励, 非物质激励使用范围更为广阔 。非物质激励必须要坚持实时、适当的原则,这不仅可以实现激励作用的最大化,同时是对被激励者的保护。 组织内部所有的沟通都具有明显的目的性,作为最重要的沟通和反馈形式——激励也不能例外,决策者在做出激励决策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激励行为对被激励者的目的,对其他团队成员所要达到的目标,并根据组织需要、组织实力、现场情景来选择对组织最有效的激励方式,确保每一次激励都能对激励对象起到当前效果最佳、持续时间最长的激励作用,对其他人员起到最佳的示范作用,对外部产生较好的吸引作用。成功的组织各有特色,失败的组织则都是失败的沟通典范,失败的组织都是失败的反馈典范,失败的组织也都是失败激励措施和细节的践行典范,概莫能外。 王屹 : 职业培训师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工程学硕士 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AACTP认证讲师、高级培训师 卓越绩效模式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师源师资机构合伙人 西安交通大学在职教育中心特聘讲师 个人资历: 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11年,先后就职于某上市实业集团并担任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咨询组组长,服务业集团人资经理,某快消品集团人力资源总监。至今专注于培训资讯工作8年,先后为八百余家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先后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刊物发表培训、管理及销售等方向作品十余篇。 研究领域: 营销和销售技能提升 中高层领导力 团队建设与优化 员工职业素养 部分客户: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海油、大唐建设、链家房产、西飞汉中公司、安邦地产、五洋集团、甘肃信合、甘肃第二强制戒毒所、天水市商务局、大唐集团、新世纪建设集团、三秦农业、公交集团、中铝、麦奥西集团、艾克集团、甘肃建投、普利斯、魔豆种业集团、西安交 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财经大学....... |